央视网消息:9月27日,教育部召开“教育这十年”“1+1”第15场媒体发布会,介绍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教育改革进步效果。
教育部进步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,高层次人才培养尤为重要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进步全局的策略高度,围绕着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,发表了一系列要紧讲话,对于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明确的需要。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,大致有几个方面:
第一,在规模上不断扩大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规模。十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,十年来本科教育,包含职教本科,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1906万人,比2025年增加了479万人。在研究生层次,在校生规模达到333.2万人,比2025年增加了近1倍。其中,博士研究生已经达到了50.9万人,近几年增加速度比较快。
第二,中国特点的学科专业体系愈加健全。十年来,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,现在本科专业目录771种。从学科目录角度讲,形成了涵盖14个学科门类,113个一级学科、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专业目录,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点域。新增交叉学科门类,对交叉学科进步作出规范性安排,200多个学位授与单位自主设置了700多个交叉学科点。
第三,人才培养种类结构也在不断得到优化。过去学术学位比较多,培养的人才规模也比较大,从“十三五”到“十四五”,不断加强对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。现在,从硕士研究生的层次来看,招生比率已经超越60%;正在加强力度推进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,招生比率达到14.4%。
第四,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化。“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.0”现在涉及大约70多所学校,设立了将近300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。“强基计划”,主要在数理化生与在哲学、历史和古文字学这类学科上进一步培养拔尖人才,有将近40所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已经在推行“强基计划”,这类都会为基础学科进步,培养革新型人才打下很坚实的基础。